中国技术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的分析安博体育
发布时间 : 2024-01-18 13:08:01安博体育app下载安博体育app下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技术贸易开始形成规模并迅速扩大,已经成为推动各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本文从中国技术贸易与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运用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对1985—2020年中国技术贸易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与短期调整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认为,技术贸易收支比对GDP增速在短期和长期均有负向影响,但长期影响比短期影响大;技术贸易收支比对GDP增速之间具有短期反向调整机制,但调整力度较小。为顺应全球技术贸易发展趋势,中国应致力于构建国际科技合作新机制,积极参与国际技术贸易规则标准建设,同时加强技术贸易安全管理。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面上一般项目“中国数字经济测度与国际比较研究”(20BTJ033);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技术贸易安全发展战略研究”(2023-HYZD-05);中国技术经济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YESS20220455)。
从技术转移的角度来说,技术贸易一般又称为技术进出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现行版本为2019年修订版),技术进出口是指从一国境外向境内,或者从境内向境外,通过贸易、投资或经济技术合作的方式转移技术的行为。该行为包括“专利权转让、专利申请权转让、专利实施许可、技术秘密转让、技术服务和其他方式的技术转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技术贸易开始形成规模并迅速扩大。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技术贸易增长势头更加猛烈。
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得益于以下几方面原因:各国对科学技术、教育的重视推动了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的兴起,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为国际技术贸易创造了条件;各国对技术的巨大需求,为国际技术贸易提供了市场;技术更新周期缩短,刺激了各国扩大技术进出口,延长技术生命周期从而获得更多经济效益;跨国公司的发展,为国际技术贸易提供了渠道;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包括国际技术贸易在内的国际合作越来越多(林珏,2016)。上述这些因素都促使近30年尤其是21世纪以来国际技术贸易的迅速发展。国际技术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新技术的发明和运用,不仅可以推动发明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可以通过国家之间的技术合作、技术转让或技术贸易等方式,扩散到其他国家,推动他国的经济增长。对于技术进口国来说,通过引进技术,可以节约大量研制时间和科研经费,在短时间内缩小与技术先进国之间的差距;对于技术出口国来说,通过技术转让和许可,可以快速回收研发成本,为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供资金,使自己始终保持技术优势地位。
过去关于技术贸易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研究技术贸易的发展状况,分析国际技术贸易发展趋势与特征、我国技术贸易的发展现状、问题及策略战略等(武振山,1990;龚俊洁,1993;王玉莲等,1997;周国洋等,2004;崔艳新,2018;宋健,2021;郝洁,2021),同时也有学者从动态视角出发,研究技术贸易发展格局的演化(徐全勇等,1998;段德忠等,2019;冯志刚等,2022);二是研究技术贸易的经济效应,主要关注技术贸易国际竞争力(Sanjaya et al,2006;郭晶等,2010;庞磊,2018;刘建生等,2018;史安娜等,2019)、技术贸易与技术创新/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Daniel,2008;邢斐等,2009;陈仲常等,2010;景守武等,2016;谢莹,2018;金成国等,2021)、技术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刘亚,2014;蔡海亚等,2017;陈文翔等,2017;么玉洁等,2021;任静茹,2021;郑月明等,2023)、技术贸易与经济增长(蒋德明,1987;Grossman and Helpman,1991;张翠薇,1995;胡坚,2007;杨晓云,2011;毛会晶,2011;Munoz et al,2019;Sadik-Zada,2021)。
其中:技术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方面的研究,主要以理论研究为主,如蒋德明(1987)从技术贸易的重要性出发,定性分析了技术贸易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及对一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张翠薇(1995)从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趋势、我国发展技术贸易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我国技术贸易的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胡坚(2007)从国际技术贸易的涵义出发,从技术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外国直接投资与技术贸易等角度分析了技术贸易在我国的经济增长中所起到的作用。技术贸易与经济增长定量研究方面,Grossman和Helpman(1991)分析了进出口、经济发展和技术升级三者的相关性,认为得益于技术扩散效应,技术进口方的技术水平有所改善;杨晓云(2011)采用1990—2008年数据,分析了我国技术转移和技术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综合已有相关研究可以发现,现有文献已经从技术贸易对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展开了大量定性与定量研究。整体来看,研究结论也趋于一致,普遍认为技术贸易有利于提高技术进步水平,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方面也有积极作用,但在技术进口与技术出口的影响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争议。目前,分析技术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较少,鲜有文献将技术进口与技术出口放在同一个框架下研究技术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目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5G、物联网、新能源等领域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明显加快,正在重塑全球创新版图和竞争格局。世界各国纷纷推出新的创新战略,围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脑科学、新能源等前沿领域展开新一轮竞争。在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的背景下,研究中国技术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仅能够丰富技术贸易和经济增长相关理论,而且有助于推动中国大力发展技术贸易,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更好地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在早期对外技术贸易过程中,我国主要以关键设备、成套设备、生产线的引进为主,通过与发达国家政府和企业签订技术和设备采购合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近年来,随着国内科技水平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迅猛,对外技术贸易也逐渐由成套设备、关键设备向技术咨询、技术许可、技术转让和技术服务等多元化引进方式转变,技术贸易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虽然我国技术贸易一直存在逆差,但是技术出口呈现出稳定增长趋势,技术贸易发展呈现新局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术贸易总体规模经历了由慢到快的增长过程,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进入21世纪,受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对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趋严的影响,技术贸易总额出现过短暂下降,之后进入稳步增长阶段。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技术贸易在2002—2013年的十余年间处于飞速增长阶段,技术进出口规模迅速扩大,除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技术进出口额有所减少外,其他年份的进出口贸易额均大幅上升,技术贸易合同金额从2002年的174.8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634亿美元,是2002年的3.6倍;2004年后,我国技术贸易额呈现波动增长态势,2019年达到了673.4亿美元,2020年略降至589.1亿美元(图1)。
从技术贸易结构来看,一方面贸易,我国技术引进由高速增长进入平稳发展阶段,2013年技术引进额433.64亿美元,达到峰值,合同数为12447项。随后受外部经济的影响,技术引进额有所下降,2020年技术引进合同金额为318.4亿美元;另一方面,技术出口额在经历了十几年的缓慢增长后,自2012年以来开始快速增长,技术出口额由2012年的60.1亿美元增至2019年甚至高达321.37亿美元,2020年略降至270.7亿美元(图2)。
近年来,我国技术贸易方式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并且呈现出从“硬”向“软”转变的趋势,反映了我国技术贸易发展质量有所提高。在技术进口方面,过去主要以传统的关键设备、成套设备为主,如今已发展到专有技术许可、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多样化技术引进方式。2020年,我国专有技术许可合同成交额达188.1亿美元,占技术引进总金额的59.1%,是最主要的技术引进方式;其次是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合同成交额为54.9亿美元,占17.2%;再次是专利技术的许可或转让(包括专利申请权的转让),合同成交额为49.3亿美元,占15.5%。这三类引进方式占技术进口合同额的91.8%,在技术进口中占绝对主导地位。而2001年按引进方式分占比最高的为成套设备、关键设备、生产线等,可见技术进口“软化”现象突出(图3和图4)。
在技术出口方面,出口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其中,以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计算机软件出口、专有技术的许可与转让等技术出口方式为主,关键设备或成套设备的技术出口占比极少。2020年,仅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一项就占技术出口额的68.20%;其次是专有技术的许可和转让,占12.9%;最后是计算机软件出口,占比为9.7%(图5)。相比2009年,计算机软件出口占比高达91%,这归功于我国科技兴贸战略的实施,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出口基地为软件产业发展和软件出口提供了重要支撑。
数据来源:《中国经济年鉴2010》、历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和《中国商务年鉴》
从技术进口来看,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等是我国技术进口的主要行业。根据表1,2020年技术进口前十大行业技术进口额占比高达98%,其中仅制造业的技术进口额就占到约83%。与1991年相比,技术进口额占比最高的是能源行业为38%;其次是石油化工行业,占比28%;再次是冶金有色行业,占比约21%(图6)。
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21》、中国研究数据服务平台(CNRDS)。
从技术出口看,服务业占主导地位。2020年前十大技术出口行业技术出口额占技术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90.8%。其中,包含软件业安博体育、专业技术服务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业、计算机服务业等服务领域,这四个行业的技术出口额合计占比65.9%。此外,技术出口主要涉及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医药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制造业行业(表2)。
目前我国开展的技术贸易活动,无论是技术进口还是技术出口市场都高度集中于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经济体。2020年,我国技术进口前十大来源地情况详如图7所示。如图7所示,来自美国、日本、德国、瑞典、韩国、挪威、瑞士、开曼群岛、中国台湾、英国的技术进口额占比高达87.58%,其中来自美国、日本和德国前三位的技术进口额就约占67.93%。2020年,我国前十大技术出口目的地情况详如图8所示。如图8所示,对美国、中国香港、日本、德国、新加坡、爱尔兰、瑞士、韩国、芬兰和荷兰的技术出口额占比也高达84.36%,其中技术出口目的地前三位的占比高达70%(图7和图8)。
由图7、图8可知,美国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技术进口来源地,也是我国的第一大技术出口目的地。2020年,我国从美国进口的技术占比41.04%,同期出口到美国的技术占比分别为31.2%。近年来,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我国对美进出口在2019年有所下降,但是,2020年对美技术进出口均出现强劲反弹。
一直以来,外资企业是我国技术贸易市场主体的主力军,在技术进出口额中占相当高的比重。从技术进口看,2018—2020年外资企业在我国技术进口额中占比分别为72.02%、53.10%、53%、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是占比仍然超过一半;从技术出口来看,外资企业在技术出口额中占比分别为60.53%、58.75%和71.09%,呈现上升趋势。可以说,外资企业在我国技术贸易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与此同时,我国民营企业技术进出口额有所上升。从技术进口看,近年来民营企业为了快速提升自身技术水平,通过技术咨询、购买专利技术、跨国并购等方式从国外引进大量先进适用技术,技术引进额占比从2007年的2.6%上升到2010年的8.3%,再到2019年的17.67%,反映出民营企业技术引进稳步增长。从技术出口看,民营企业技术出口增长较快,技术出口额占比从2007年的6.3%增至2020年22.34%(图9),份额已经远超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技术贸易中的作用逐渐凸显,逐渐发展成为我国技术贸易市场的重要力量,这与其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上升趋势是一致的。
改革开放前,我国以技术引进为主,但规模较小。改革开放以后,技术进口规模逐渐扩大,技术出口贸易开始起步。由于本文拟考察技术贸易、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根据数据可得性原则,仅对1985—2020年三者的现实情况进行统计分析。30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实现了从逆差到顺差的转变,但技术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概括来说,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的贸易发展呈现出技术贸易逆差与商品贸易顺差并存态势。
从经济增长情况来看,GDP增速分别在1985—1988年、1991—1997年、2000—2011年期间出现过高增长期。2012年后GDP增速虽然有所下降,但仍保持高于大多数国家的平均水平。从对外贸易情况来看,除了1985—1989年和1993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其余时间我国对外贸易一直处于顺差状态,且呈现波动增长态势。从技术贸易情况来看,1985—2013年为逆差状态,2014年起,技术贸易逆差大幅缩减,技术进出口渐趋平衡。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技术贸易的逆差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技术进口大于技术出口,可以通过吸收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技术来提升自身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当自身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高,对外贸易会出现顺差,同时技术出口开始增加(姚勇,1998)。因此,技术贸易的不同发展阶段,贸易和经济增长会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技术进口额远超技术出口额,技术贸易显示出高逆差特征,商品贸易实现了从逆差到顺差的转变,同时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水平(表3)。由表3可知,1985—1988年间我国技术贸易收支比极低,1990年后保持在30%~40%的水平。这一时期,技术贸易收支比年平均值约为29%,也就是说技术进口额大约是技术出口额的3~4倍。同期,GDP增长率却是处于较高发展水平,除个别年份外,基本保持在8%以上贸易。同时期我国进出口贸易由呈现出先逆差后顺差的趋势,贸易差额维持在较低水平。
从表3来看,1985—2000年我国技术贸易逆差总体保持较高水平,技术贸易收支比整体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技术逆差有所缩窄。与此同时,贸易差额的低水平增长和GDP的高增长并存。这一时期,中国先是通过进口关键设备或成套设备等,改良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再逐渐以专有技术许可、技术咨询等方式进口国外先进技术,提高国内生产技术水平,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由于与西方先进技术国的差距较大,技术消化、吸收需要一个过程,所以该时期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还不强,商品进出口贸易虽然由逆差转为顺差,但贸易差额规模不大。
进入21世纪,加入WTO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除个别年份外GDP增速基本大于8%,处于高增长阶段。但是由于国外以知识产权为支撑,对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趋严,技术贸易总额出现过短暂下降,之后进入稳步增长阶段。但技术出口规模较小,导致技术贸易收支比较小,2001—2013年平均为8%,即技术进口近乎是出口的12~13倍。与此同时,对外贸易差额呈现出规模迅速扩大趋势,2013年较2001年增长了约10倍(见表4)。
这一时期GDP年的高增速、对外贸易的高顺差与技术贸易的高逆差形成鲜明对比。一般来说,在技术追赶阶段,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技术落后国家进行创新的重要途径。企业引进关键技术,通过开展消化吸收再创新,可以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帮助企业提高产品产量,生产更多的产品;进一步地,企业将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向其他企业进行转移和扩散,又将提升国内产品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因此,在经过一段时期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技术扩散后,我国的产品国际竞争力得到提高,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取得积极进展,“中国制造”引领出口贸易实现大规模增长。
经过前期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扩散,我国技术贸易已进入成熟平衡发展时期。2014—2020年,我国技术进口额增速降低,技术出口额大幅增加,技术贸易逆差大幅收窄,技术贸易收支比平均约为85%(表5)。在对外贸易方面,进出口贸易依然是全面顺差,但呈现出区间波动趋势。GDP增长率虽较前一时期有所降低,但仍处于中速增长阶段,进入更趋均衡的平衡发展时期(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除外)。
一方面,随着我国研发能力不断提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的数量越来越多,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对新技术的需求也在减少。另外在中美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美国加大对华半导体和尖端技术出口限制力度,并联合日、欧等发达经济体加强对华科技遏制和技术封锁,也是导致我国技术进口减少的原因之一。同时,我国的技术贸易收支比都不断提高,技术出口加快,也恰恰也说明了我国与发达经济体的技术差距正不断缩小,在世界技术市场竞争中逐步从技术跟踪者变为并行者甚至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