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博体育聊一聊:汉朝与边境少数民族的关市贸易
发布时间 : 2023-07-26 23:55:16我国独特的半封闭内向型地理环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族和文化的结构,一方面内部各地区之间往来密切,促进了大一统文明的形成,另一方面各个方向上都存在对外交流的通道,
秦始皇平灭六国,极大地促进了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而随着汉朝建立,我国与北方,西方,南方等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也频繁起来。
关市贸易在这种对外交流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不仅促进了双方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在中原文化的推广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古时后关的意思就是关口或者关卡,就是设置在一个地区边界上的要塞,古代修建的关有关门,还筑有配套的关楼用于防御。
这种关大部分用于军事,设于内部的主要用于叛乱,设于边境上的则是为了防御异族入侵,这些关楼一般由关都尉率军镇守,《汉书》曾记载:“关都尉,秦官。”可见早在秦朝时期就设有负责防御的正式官职。
汉制承袭于秦职,所以汉朝时期大部分边境地区的关都设有关都尉,国家内部的一些没有军事用途的关则由地方官代为进行管理,这些地方官吏成为关令尹,主要负责对行旅之人的稽查和对往来商货进行征税。
不论是边境地区还是国内,关通常设在交通相对便利的地方,所以关经常会跟商业活动挂钩。
先秦时期“关”和“市”是两个不同含义的词,“关”是道路上的要塞,“市”是城市里专门进行贸易的市场。但由于两地都要征收税赋贸易,所以先秦的文献常常把它们合并在一起用,《孟子》中就有“去关市之征”这样的论述。
到了汉朝的时候,“关市”就变成了一个专门的词汇,《汉书》中说:“然匈奴贪,尚乐关市”。
这里的关市是专指设立在边境关门之下用于进行对外贸易的市集,由于在这里进行商贸活动的主要是周边的少数民族,所以“关市”也被称为“胡市”或“合市”。
由于边关同时还承载着军事要塞的职责,所以当然不能一大群外族人牵牛赶马闹哄哄的在关门前高升叫卖讨价还价,实际上汉朝的关市已经相当正规,会统一规定时间和地点,并且在周围布置好沟堑或者栅栏门,还会派专人进行管理。
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官府就已经开始征收关税,可见中原民族先秦时期就同周边民族有过贸易往来,但明确可考的边境地区关市贸易最早只能追溯到汉朝初期,所以可见汉朝的边关贸易已经有了不小的规模。
两汉时期对外的“关市”遍布全国周边各地区,其中与匈奴的的交易不仅数额最大,而且持续时间最长安博体育,甚至到了后期开始由小规模的“民办”交易,转为了大规模的“官办”交易。
汉高祖刘邦与匈奴冒顿单于首先定下合约,开放关市,鼓励民间商贸,随后汉文帝,汉景帝相继放松关卡,对外贸易愈加兴盛,到了汉武帝时,汉军与匈奴军发生了数次大规模的战争,可双边的关市贸易依然进行的如火如荼。
除了与匈奴的关市外,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原王朝的眼界,随着汉匈战争中汉朝逐渐取得战略优势,越来越多的西域商人来到汉朝进行贸易,河西走廊成为了中原与西域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著名的丝绸之路开始逐渐成型。
除了西方和北方的对外贸易,东北方向上与乌桓和鲜卑的交易,西南方向与滇、越的交易,东南方向与南越族的交易也进行的有声有色。
可见,整个两汉时期,虽然与周边的战争冲突不断,但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贸易始终没有断绝过,这说明关市不仅促进了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汉朝与周边各国的关系。
由于地处边关,所以为了保证关市交易的顺利进行,保护好双方的利益,汉朝建立了一整套严密的管理制度,官府就是凭借着严格的关禁来控制和管理关市贸易贸易。
“符传”就是进出关口要塞的通行证,通常为一式两份,一份留在关门处,一处由商旅本人携带,只有两份符合才允许进出关口,如果商旅入关之后还要再离开,那负责查验的官员会把另一半交还给,这种管理思路现在仍在用,只不过工具更加先进而已。
汉代承袭先秦的制度,在紧要关口不仅派专门官员管理进出的行人,对“符传”查验之严格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尽管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曾短暂的放开过对“符传”的检查,但出于军事防备目的汉朝,大部分时期都进行着严格的关禁管理。
汉代律法规定出入关门的人如果没有“符传”,将会受到严格的惩罚,在特殊时期甚至要被处以囚禁甚至死刑,但为追求富贵仍有不少人会偷偷出入关,甚至会设法伪造出入关的凭证,这在史书上屡见不鲜。
汉朝的金属冶炼和铸造业要比匈奴先进的多,汉武帝之所以能战胜匈奴,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铁质装备的大范围普及,《汉书》记载:“夫胡兵五而当汉兵一,何者?兵刃普钝,弓弩不利。”可见汉军铁制武器在战争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正因为这样,铁器是最受少数民族欢迎的货物,而为了保持在战争中的优势,汉朝必然要想法设法阻止周边民族获得大量铁器从而对汉军形成巨大威胁,所以,兵器就被汉朝列为关市的禁品,而铁质的其他器物可以作为兵器的原料,也被明文禁止交易。
除了铁器,马匹也被列为违禁品,自汉景帝到汉昭帝,陆续将十岁以下的马匹,十石以上的弓弩全部列为了违禁品。
除了禁止一些货物出关,一些外族的货物入关也是不允许的,史书上就曾记载过一位侯爵继承人因买了“塞外物”而获罪的,至于他买了什么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但堂堂勋贵因此获罪,汉朝时期对违禁品查处之严可见一斑。
早在周朝时期就已经有了官府收取关税的记录,那时的关税指的是进出关门时由官府对货物征收的过境税。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关税繁重,《商君书》商鞅主张:“重关市之税”。秦国《关市律》中还有对于不交关税的人要“赀一甲”,也就是要做一副铠甲的意思,这个惩罚不可谓不重。
到了汉朝初期,为了尽快的恢复民力,朝廷实行了免征关税的政策,大大促进了商业繁荣,这项政策一直执行到了汉武帝时期,为了筹措军费攻打匈奴,汉武帝恢复关税制度,只不过很多事情开个口子,就一发不可收拾。
据史书记载,到了东汉末期,关税早就超过了“什一”的规定,也就是货物价值的百分之十,可见乱世之中军阀之间为了互相攻伐,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
由于关市贸易进行的地点通常在边境关塞附近,所以关市贸易的进行必然会受到边境局势的影响。
汉朝初年,汉高祖刘邦和匈奴冒顿单于订立兄弟盟约,双方开边互市,可是对于狼一样的匈奴人来说,再赚钱的买卖也不如抢劫来的实在,所以破坏关市,纵兵抢掠的事情时有发生。
汉文帝时,匈奴人前脚刚刚约定和亲互市,后脚就派兵攻打上郡和云中郡(今山西陕西地区),烧杀抢掠后满载而归,景帝时期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件,刚刚派公主和亲,匈奴马上南下进犯中原。
匈奴本就是松散的游牧部落的结合,匈奴王庭一是不想管,二也是管不了,直到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倾举国之力,先后进行了数次大规模的战役,才终于打垮了匈奴人,为边境的安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市不仅活跃了边境地区的经济,繁荣了商业活动,还促进了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蜀中的茶和丝绸被商贾们经河西走廊贩卖到了西域,这就是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
沿着“丝绸之路”走出国门的不仅有琳琅满目的商品,还有国人引以为豪的东方文化,同时,西域地区的文化也随着奇珍异宝被西域商人带到了中原,这极大地拓宽了中原王朝的眼界。
汉武帝曾发动过两次数十万人规模的西征,一举奠定了其后几千年中原人对西域人的心理优势,后来西域都护府建立,西域地区从此正式划归中原王朝的版图,中华民族收益至今。
自从汉朝建立了关市的制度后,历代王朝对其进行完善后一直沿用下来,对于中原王朝来说,劳民伤财的对周边少数民族进行军事打击有时并不是最佳选择,所以立朝历代都将通关互市作为对周边异族羁縻之策。
到了今天,对外贸易仍然是国家经济的重要一部分,不仅可以通过外贸来增加国民收入,提高人民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贸易把中国的文化和观念传播出去,提升民族自信息和自豪感,为更好的建设地球村这个大家庭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