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龚炯教授:美国的自安博体育由贸易“很虚伪”赴美建厂最大风险是政治风险
发布时间 : 2023-09-25 19:40:55近期,我们就上述话题专访了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博导、知名国际贸易专家龚炯,对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历程做出回顾,对当前中企新一轮的出海热做出深入解读。以下为专访全文:
华夏能源网 :近一年来各行业的大企业陆续公布了赴美建厂、赴欧建厂的计划,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领域较为集中。这一轮的出海热,与之前的中企全球化有何不同?您如何解读这一轮出海潮?
龚炯:中企的出海潮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21 世纪初。中国企业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中游,即 微笑曲线 (注: 微笑曲线 是华人企业家、宏碁集团创始人施振荣提出的对电子行业全球价值链特征的描述)的下部,即利润最低环节。这一轮民企出海主要为了向更赚钱的上游环节扩展,中国品牌通过收购海外企业或技术实现全球化;第二阶段始于 2013 年左右,国内商业成本逐步上升带来压力,低端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得不出海,目的地是 一带一路 国家。第三阶段就是最近才开始的去海外建厂,主要是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很多在华美企撤出中国,(它们的)供应链里有很多中国企业,也跟着一起出去了。这一次出海可以说是被胁迫的。
乐观的看,当下这一轮出海背后,是中国企业都在向全球化经营、向 跨国企业 发展的大趋势。
三轮出海潮发展到现在,我们有望见证一个全新的 Pax Sinica(以中国为影响力中心的世界秩序)雏形的建立。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轮全球商业格局的形成,是历史上首次通过和平手段来建立起来的(历史上几轮商业秩序建立,是有暴力在后面支持的,如蒙古骑兵、英国的皇家海军、美国的海军陆战队等)贸易,是以 双边 平等的贸易谈判而形成的,而不是通过暴力方式胁迫出来的商业格局。这也是中国在全球和平崛起的一个重要注解。
龚炯:全球国际贸易已经发生了结构性的大调整,一方面是跟中国有关,另一方面是跟俄罗斯有关。中国是由于众所周知的美国单方面 脱钩 的问题,导致在数据上中国与美国的贸易量一直下降,欧洲市场也未大幅增长。但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东南亚一些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却是增长很快的。
我把中国的贸易伙伴分成五类:第一类是美国;第二类是西方国家,主要是欧盟;第三类就是美国与西方的 对立阵营 ,包括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古巴、叙利亚等。这一阵营经济体量也不小,这些国家是中国非常可靠的贸易伙伴。像俄罗斯、伊朗这种典型的能源出口国,跟中国经济是完全互补的。
第四类是新兴经济体,像越南、泰国、墨西哥这些国家。经济发展非常快,但同时跟中国越来越形成竞争关系。
第五类就是那些比较穷的国家,比如非洲、南美一些国家。它们跟中国的贸易量增长也很快,但是这些国家的贸易赤字是巨大的。比如中国跟肯尼亚的贸易总额里面,中国的出口占了大概百分之八九十,肯尼亚出口还不到 20%。
中国对外贸易的一个结构性变化是,我们正越来越依靠第三、四、五这三个阵营。俄罗斯甚至在远东修了一些运输的基础设施,它的大方向是要跟东方进行经济贸易。中国过去几个月跟俄罗斯的贸易是巨额的增长,增幅大约 70%,中国制造的汽车目前在俄罗斯市场是将近 50% 的占有率。
龚炯:新冠疫情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国家安全。这包括供应链的可靠性,供应链的韧性,供应链的安全性等,很多问题都出来了。所以美国、欧盟都在调整,不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根本上还是从 安全角度 考虑出发。
现在在全球贸易问题上,已经不存在所谓的 自由贸易 了,成为经济霸主的时候都在谈自由贸易,一旦不是了,就不谈了。英国人、美国人都先后大谈自由贸易,比如美国主导建立 WTO 去推动公平的贸易,但实际上,美国谈的还是基于本国利益的 安全贸易 ,我觉得蛮虚伪的。
华夏能源网:光伏行业就是典型的遭遇美国贸易打压的一个行业,通过关税壁垒将中国光伏产品堵在了国门外。
龚炯:因为光伏产业链,几乎 90% 都在中国企业手里。全球十大光伏企业,有八个是中国企业,剩下 1 家是美国企业 Firstsolar,1 家韩国企业韩华。
实际上,美国人在光伏产业上是彻底输了贸易,现在又在贸易政策上打击中国电动车行业,就是怕中国再复制出一个光伏产业来。美方当然不会这样说,他抨击中国是扭曲的贸易政策、国家主导的资本主义什么的。
美国对中国光伏设置很高的关税是两个目的:一个是希望海外公司到美国去建厂,帮助他们来在本地落地一些光伏相关的产能;另一个是觉得光伏产品从墨西哥进口也比从中国进口好,他们光伏产业本质上改变不了这个状况。现在针对中国的电动车行业,美国不希望让中国再发展下去,担心中国电动车成为下一个光伏产业。
龚炯:美国其实很矛盾。一方面他有自己的气候与低碳政策,也希望大量应用中国物美价廉的太阳能产品;但同时它又要打压中国光伏企业,他还是想在本国搞一些光伏制造产能。但是我觉得美国的政策不可能扭转大势,因为中国企业在光伏行业太强大了,美国企业根本竞争不过。
华夏能源网:美国出台了《通胀削减法案》,欧洲也出台《净零工业法案》,补贴他们本土的新能源企业,想尽办法扶植本土的产业制造能力,对此你怎么看?
龚炯:美国国内的光伏产业能不能搞起来,我觉得并不是很重要,因为你再怎么搞起也搞不大。光伏是一个全产业链的系统,不只是组装这么简单,整个产业的主导权还是牢牢控制在中国企业手里面。美国和欧洲要认清这个现实,全球协作,充分利用中国新能源企业的优势,要比自己单干、蛮干有价值的多。
不管他们是自己做还是进口,美国、欧洲新能源转型的方向是不会变的,新能源转型是全球共识。只要大趋势不变,中国新能源行业的竞争优势就会继续强化,不用担心美国扶植本土制造能力。
华夏能源网:面对美国的围追堵截,中国光伏尝试将制造工厂搬到东南亚,但如今这个口子也被堵住了。我们此前报道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本来是去美国密西根建厂,最后转道选择去墨西哥。类似这样的 绕道 ,可行么?
龚炯:美国国内已经好多年没有大规模的基础制造业了,美国的制造业的 GDP 只有 10% 多一点。
中国企业去美国建厂,我认为还是两个问题:一个是政 治问题。最近宁德时代跟福特要建厂,宁德时代就很犹豫,现在砸下这么大的投资,将来有风险怎么办?另外一个就是人工成本问题。美国的劳动力市场已经不适合做中国这种传统制造业了。近几年美国国内的失业率不算高,只有百分之四点几,但没人愿做这个。
其实去墨西哥是挺好的选择,企业可以在靠近美国边境找到合适的落脚地。墨西哥的关税不高,运输、物流基础设施也非常方便。此外,墨西哥工人跟美国工人比差别也很大,墨西哥人相对而言吃苦耐劳,动作也快,薪资要求也低一些。并且,墨西哥比索对美元汇率一直在贬值,成本就更低了。
不过墨西哥有一个问题,腐败问题比较严重,政府、税收部门 打秋风 的事挺多的,商业环境的制度建设不行。但总体来看,整体成本还是比美国低很多。
华夏能源网:中国的制造业不容易,供应链往外跑也有一定的无奈成分,现在去美国做制造是好时机吗?
龚炯:全球价值链的迁移、产品在哪里生产,我觉得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 谁在主导 ,这个钱谁赚了去?价值链里最大的部分在谁手里?哪怕你这个产品在墨西哥生产,但是钱在中国企业手里,还是回得来的。
光伏企业赴美,一定程度上是 被迫 的。美国人正做的一个事情,将来会很麻烦:他们把硅料跟人权挂钩。之前新疆的棉花就是与人权挂钩,活生生被他们弄掉了,现在新疆棉花出口不了。他们尝到甜头,又故技重施来搞中国光伏,盯着光伏的原材料,说它的产地在新疆,要再搞一个类似棉花的政治攻势,我觉得这个事情国家应该重视。
打击中国光伏的声音主要来自华盛顿,是联邦政府或者国会里面有些人在施加政治压力。但中国企业去那边建厂,目前总的来说美国人还是欢迎的。美国的地方政府像州政府、市政府、镇政府,他们其实不太在乎你是中国企业还是美国企业,只要能为当地带来就业,都欢迎。对于海外公司来建厂,各州政府都会给一些很优惠的条件,像减税、基础设施、水电的供应或修路等。
另外,美国虽然劳动力差一点,别的条件还是非常好的。税收优惠、没有增值税,还有免税政策等,其他的基础设施其实也不错,尤其是美国东南部的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乔治亚这些州,蛮适合做制造业,宝马的汽车厂就在南卡罗莱纳州的斯帕坦堡(Spartanburg)。美国现在好几家新建的电池厂,也建在那一带,那一带物流也很方便,美国海运最大的两个港口都在南边,内陆港铁海联运。
龚炯:很低,比中国还低。尤其是南方的几个州,水电还有煤电成本都是很低的。
华夏能源网:美国各个州的工会势力都很强大吗,会不会带来罢工、涨薪的风险?
龚炯:美国南方有好几个州都是没有工会的,像德克萨斯、乔治亚都立法禁止工会。所以美国那些新建的汽车厂都建在南方,比如沃克斯、大众的厂都在田纳西州,宝马的汽车厂就在南卡罗莱纳州,奔驰的厂在阿拉巴马,都建在南方,主要原因就是那里没工会。美国东南几个州的投资环境还是不错的安博体育。
龚炯:最大的风险是政治风险。光伏用的人工不多,所以人工贵的问题不是很严重。光伏产品肯定可以卖,在美国国内基本没什么竞争对手,相比海外进口产品又有高关税的保护,所以这边建工厂肯定是赚钱的。最大变数就是政治问题,就是当地政府对中企建厂的态度。
华夏能源网:虽然国际贸易环境变得恶劣,但中国市场是开放的,敞开双臂欢迎特斯拉在上海落地工厂,对此你怎么看?
龚炯: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中美贸易博弈多亏了有这么个好案例。这个例子可以做好多事情的 挡箭牌 ,至少可以缓解中美贸易中美国对中国的批评和诘难,对中国是有利的。
特斯拉在中国的成功,也树立了一个标杆。不仅仅给上海这座城市制造了很多的就业机会,还带动了一大批中国企业发愤图强,赶超特斯拉。
华夏能源网:就在 9 月,欧盟宣布要对中国的新能源车开启反补贴调查,这会不会形成新的贸易战?该如何化解?
龚炯:这件事主要是法国在背后 搞事情 ,因为法国车企没竞争力,在中国已经基本没有市场份额了。现在中国汽车大量出口到欧洲去,成为出口 新三样 之一,它害怕了。
汽车行业现在正发生剧烈变化,越来越电气化。汽车贸易不只是经济问题,还是个政治问题,因为汽车产业链很深,涉及的企业数目巨大,涉及的就业量也很大,非常大。
中国与欧盟的关系,其实最重要的是中国跟德国的关系。我觉得德国政府还是要保持德国汽车在全球市场,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的存在,中国占德国车企全球业务量的比重是非常大的。中国汽车行业很多都是大国企,应该主导跟德国企业联合,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德国企业是很愿意的,大众就收购了江淮很大一部分股份,还入股了小鹏汽车。这种行为,我觉得应该多鼓励。
中德双方很有合作空间。电动车需要很多传统汽车技术工艺,比如底盘技术、NVH 这种安静舒适设计,传统的机械工业设计,德国还是很强的。中国主要是电机电池,新应用的开发,跟互联网、车联网相结合的技术发展很快。这一次的欧洲车展,德国总理都出来说了,差距巨大,所以他当然有危机感。
千万不要把德国车企和德国这个国家变成敌人。反补贴调查这个事,到最后恐怕还是要去谈判和沟通。争取德国的支持,争取跟法国达成某种程度的谅解,避免演变成新一轮的贸易战,这对各方都有好处。
龚炯,1995 年毕业于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总校,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系教授、博导,研究领域包括产业组织,金融,反垄断、规制、竞争政策和国际贸易等。
龚教授是中国经济学界的反垄断、专利纠纷专家,担任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兼并反垄断研究中心副主任,以及商务部反垄断局特约专家,并受商务部反垄断局委托,主持、参与了多起跨国公司并购案的全球反垄断审查。
龚教授同时也是位多产学者,曾是英国 Emerald 出版社发行的中国国际贸易权威英文期刊 Journal of ChineseEconomic and Foreign Trade Studies (中国经济与对外贸易研究,简称 JCEFTS)的执行主编。他也是多家亚洲英文报纸的评论版特约专栏作家,包括为《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环球时报》(Global Times), 央视新媒体 CGTN 等固定撰写政经文章,同时也是央视多套节目的经常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