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协定提质升级进行时
发布时间 : 2025-03-31 14:33:223月18日至20日,中国—瑞士自贸协定升级第一轮谈判在北京举行;3月24日,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特别联委会以视频方式举行;3月25日至26日,中国—新西兰自贸协定服务贸易负面清单首轮谈判在北京举行……近期,自贸区建设积极信号不断释放。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我国正加大力度推动中日韩自贸区以及与挪威、孟加拉国等自贸合作,与更多有意愿的国家和地区商签自贸协定;同时,将在新商签的自贸协定中推动在电信、医疗、旅游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扩大开放。自贸协定的内容和质量不断丰富提升,服务贸易和投资负面清单,以及标准合作、数字经济等新内容将成为我国新签署自贸协定的“标配”。
截至目前,我国已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3个自贸协定,自贸伙伴遍及五大洲,自贸区网络不断扩展深化……商务部日前发布的一组最新数据,彰显出我国自贸“朋友圈”不断扩大。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持续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刘向东说:“我国致力于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与更多有意愿的国家和地区商签自贸协定,有助于促进双边经贸合作,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关系,持续扩大自贸‘朋友圈’,为高水平开放提供重要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积极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持续高质量实施已生效自贸协定,使其更好惠及我国与自贸伙伴的民众。”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
自贸区网络的不断扩大,深化了我国与自贸伙伴的经贸合作。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与自贸伙伴的贸易额占我国对外贸易额的三分之一左右。商务部表示,力争到2030年将我国与自贸伙伴的贸易额占外贸总额比例提高到40%左右。
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我国正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推动中日韩等更高标准的新自贸协定谈判,加快推进与洪都拉斯、萨尔瓦多等多个自贸协定谈判。
近段时间,我国在推进自贸协定提质升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中国—瑞士自贸协定升级第一轮谈判举行;中国东盟举行自贸区3.0版特别联委会,双方积极推动解决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的剩余事项,为签署议定书做好准备……“一旦达成升级议定书,将进一步拓展与有关国家在货物和服务贸易及投资领域的合作空间。”商务部研究院亚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袁波表示。
如袁波所言,自贸协定升级将进一步拓展投资合作空间。这一点,从最新生效的中国—新加坡自贸协定进一步升级议定书中可窥见一斑。
2024年12月31日,中国—新加坡自贸协定进一步升级议定书正式生效。市场准入方面,双方以负面清单模式作出高水平服务投资开放承诺,安博体育登录整体开放彼此制造业市场,减少各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限制;规则方面,双方在服务贸易、投资、电信服务等领域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建立制度性安排,并进一步拓展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合作。
“此次自贸协定的升级通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消除了双方企业在从事服贸和投资方面的障碍,为两国企业创造更多贸易和投资机会。同时,中国企业可以利用新加坡作为枢纽拓展东盟市场。”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说。
何亚东说:“服务贸易和投资负面清单,以及标准合作、数字经济等新内容已成为我国新签署自贸协定的‘标配’。”
专家认为,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是我国实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
实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在近日中国—新西兰自贸区建设方面得到体现。中国—新西兰自贸协定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贸协定,也是我国缔结的第一个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诸多领域的全面自贸协定。3月25日至26日,中国—新西兰自贸协定服务贸易负面清单首轮谈判举行。
“以负面清单方式推动服务贸易和投资的谈判是我国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体现。”白明说。
此前,商务部明确,推动更多产品纳入零关税清单,以负面清单方式推动服务贸易和投资的谈判,并且推动在电信、医疗、旅游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扩大开放;也要在未来的自贸协定中积极纳入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知识产权、标准认证等领域高水平经贸规则,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与自贸伙伴实现互利共赢。
今年1月1日生效实施的中国—马尔代夫自贸协定便是一个例证。在货物贸易方面,双方最终实现零关税的产品税目数和进口额占比均超过95%。在服务贸易方面,双方进一步开放服务部门。在投资方面,相互给予对方国民待遇,鼓励并有效保护双向投资。
刘向东表示,这一方面彰显我国扩大开放的决心,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更好地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的制度型开放,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另一方面,有利于吸引更多外资流入,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深化改革和长期稳定发展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和市场空间。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处罚委办公室一级巡视员罗卫建议:加快出台背信罪司法解释